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4-06-27 15:30:4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2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申报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勘察设计司


关于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申报工作的通知





(2000)建设技字第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

  目前各地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我部的有关规定,正在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准备和实施工作,为使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审查机构申 报审批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甲级审查机构

  按照建设部有关规定,各地成立施工图甲级审查机构,须由建设部审定批准。具体申报程序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审查机构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申报表》一式四份;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建设部审定批准。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第一批申请甲级施工较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于今年9月30日以前报勘察设计司。

  第二批审查机构的申报材料上报截止时间为今年12月31日。

  二、关于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

  乙级和丙级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条件和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具体申报和审批的时间由各地视实际情况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的条件和标准,以及经批准的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的名单抄报勘察设计司备案。

  甲级施工图审查机构由建设部统一颁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许可证》;乙级和丙级审查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许可证》,证书样本由建设部统一印制。

建设部勘察设计司

二○○○年八月十四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和海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进出境物品管理办法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令第1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和海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进出境物品管理办法》)


【法规类型】 海关规章 【内容类别】 进出口货物监管类
【文  号】 海关总署令第154号 【发文机关】 海关总署
【发布日期】 2006-12-26 【生效日期】 2007-1-1
【效  力】 [有效]
【效力说明】

海关总署第154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和海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进出境物品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1日经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署 长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和海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进出境物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和海外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认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和海外科技专家(以下统称高层次人才),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进出境科研、教学和自用物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含1年,下同)的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所附清单(见附件1)范围内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物品,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免税验放。

  第四条 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所附清单(见附件2)范围内合理数量的自用物品,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免税验放。

  上述人员可以依据有关规定申请从境外运进自用机动车辆1辆(限小轿车、越野车、9座及以下的小客车),海关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征税验放。

  第五条 高层次人才进境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物品,除应当向海关提交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出具的高层次人才身份证明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海关手续:

  (一)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方式进境科研、教学物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书面申报,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

  (二)以邮递、快递方式进境科研、教学用品的,应当如实向海关申报,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

  (三)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进境自用物品的,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自用物品申请表》,并提交本人有效入出境身份证件、境内长期居留证件或者《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由本人或者委托他人向主管海关提出书面申请。

  经主管海关审核批准后,进境地海关凭主管海关的审批单证和其他相关单证对上述物品予以验放。

  第六条 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后,因工作需要从境外运进少量消耗性的试剂、原料、配件等,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按照《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上述人员因工作需要从境外临时运进少量非消耗性科研、教学物品的,可以由其所在单位向海关出具保函,海关按照暂时进境物品办理有关手续,并监管其按期复运出境。

  第七条 已获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批准回国定居或者来华工作连续1年以上,但尚未取得境内长期居留证件或者《回国(来华)定居专家证》的高层次人才,对其已经运抵口岸的自用物品,海关可以凭人事部、教育部或者其授权部门出具的书面说明文件先予放行。

  上述高层次人才应当在物品进境之日起6个月内补办有关海关手续。

  第八条 高层次人才依据有关规定从境外运进的自用机动车辆,属于海关监管车辆,依法接受海关监管。

  自海关放行之日起1年后,高层次人才可以向主管海关申请解除监管。

  对高层次人才进境自用机动车辆的其它监管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非居民长期旅客进出境自用物品监管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高层次人才在华工作完毕返回境外时,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出境原进境物品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海关手续。

  第十条 高层次人才因出境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等活动需要,以随身携带、分离运输、邮递、快递等方式出境合理数量的科研、教学物品,除国家禁止出境的物品外,海关按照暂时出境物品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高层次人才进出境时,海关给予通关便利。对其随身携带的进出境物品,除特殊情况外,海关可以不予开箱查验。

  海关在办理高层次人才进出境物品审批、验放等手续时,应当由指定的专门机构和专人及时办理。对在节假日或者非正常工作时间内以分离运输、邮递或者快递方式进出境的物品,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验放的,海关可以预约加班,在约定的时间内为其办理物品通关手续。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免税科研、教学物品清单



  一、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用的少量的小型检测、分析、测量、检查、计量、观测、发生信号的仪器、仪表及其附件;

  二、为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必要条件的少量的小型实验设备;

  三、各种载体形式的图书、报刊、讲稿、计算机软件;

  四、标本、模型;

  五、教学用幻灯片;

  六、实验用材料。



附件2

免税自用物品清单



  一、首次进境的个人生活、工作自用的家用摄像机、照相机、便携式收录机、便携式激光唱机、便携式计算机每种1件;

  二、日常生活用品(衣物、床上用品、厨房用品等);

  三、其它自用物品(国家规定应当征税的20种商品除外)。







富士施乐案简评

马宁

4月23日晚,第一财经电视台报道了富士施乐与其客户上海电脑打印有限公司由来已久的纠纷。鉴于富士施乐涉嫌走私与垄断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以及该事件背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十分复杂(有关部门消极不作为,富士施乐公关有道,法院能否公正审理),小民只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浅见,希望网友能积极参与这个话题。

1、从合同条款的角度,应该客观审视。从上述电视报道来看,富士施乐与其客户签定的服务合同中有不公平的条款,如不得使用其他品牌的数码打印机。但即使由于双方谈判实力不对等导致客户被迫接受此类条款,其也可以通过补充条款来做适当补救,比如规定: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时富士施乐人员必须在几个工作日内上门维修,富士施乐未经客户同意擅自中断耗材供应,否则应赔偿给客户一定的赔偿金作为补偿。鉴于客户使用富士施乐的设备作为唯一的经营设备,富士施乐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服务合同,否则给客户造成的一切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均同意赔偿给客户。

2、诉讼背后的双方考量因素有很多,不可能仅因为违约。此类纠纷出现在全国许多地方,合同条款的不对等决定了今后在履行合同中必然导致双方利益分配失衡,由于富士施乐在市场上的绝对控制地位,这个事实难以扭转。

3、法律拿破仑主义?不少人趁着该事件大肆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但小民早对这个法律没有信心了(想想该法难产的背景、在中国的可操作性),一些学者的鼓吹无非是想给自己的学术地位增加一些分量罢了。其实现在一碰到法律难题,好多人就自然想到立法,有网友戏谑此为法律拿破仑主义,十分可笑。中国的立法之粗糙怎么可能根本解决此类问题?再说了,依靠现有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足以规制该事件。只不多在中国,有法不依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罢了。怪不得英美法系的学者称大陆法系的法官是“机器人”(只知道机械套用法条)。

4、笔者记得,富士施乐涉嫌走私自去年被报道后,很长时间没有了下文。有关机关的调查也没了动静,可见富士施乐的公关之到位。正如一位网友所谈,中国的跨国公司深谙中国官场、商场的潜规则。富士施乐不肯提供有关进口的海关单据已经在舆论上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连小民也怀疑其是否涉嫌逃税,以及将国外的二手设备翻新卖给中国?(毕竟,日本人从骨子里是瞧不起中国人的,日本商人尤其如此!)

从该事件的前前后后来看,小民觉得(不敢妄言预测),很可能事件本身会没有结果,个中原因各位就细细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