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7-03 20:25:5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4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


第 10 号

《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3年6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二○○三年六月十一日


 

池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五十年以上)的树木;
本暂行办法所称名木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稀有的、具有重要历史、人文、景观、生态价值和纪念意义以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 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
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第五条 市、县(区)林业、建设部门(以下简称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市、县(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
市、县(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古树名木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管理。
市、县(区)政府农业、水务、交通、环保等部门应当根据相应的职责,依法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组织下,按照各自分工对本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调查、鉴定、登记、编号,建立档案,设立标志,并由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布。
对确认的古树名木,应当设立保护标志,标明树木名称、保护等级、保护范围等内容。


第七条 对已登记的古树名木,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实际情况制订养护、管理措施,建立养护技术规范、管护责任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并建立定期复查制度。一级古树名木每隔3年复查一次,二级古树名木每隔5年复查一次。


第八条 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前提下,加强古树名木的科学、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充分开发和利用古树名木资源。


第九条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养护管理和单位、个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机关、部队、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寺庙或个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或个人负责养护;   
在公路、水库以及河道用地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公路、水库、河道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在城市公共绿地、公园范围内的古树名木,由园林绿化管理单位负责养护;
在林区内的古树名木由林业部门和经营者负责养护;
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负责养护;
在上述范围以外的古树名木,分别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养护。


第十条 古树名木养护费用,由养护单位或个人承担。个人养护古树名木在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申请补助。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城市维护管理费、绿化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病虫害防治、复壮、抢救和重点保护设施建设等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
对抢救、复壮古树名木的单位或个人,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可适当给予补贴。


第十一条 古树名木养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应按照养护管理措施及技术规范进行养护,确保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
古树名木长势衰弱或受害时,养护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报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并按要求进行治理、复壮。
对死亡的古树名木,应经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予以注销登记后,方可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 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古树名木,未经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不得买卖、转让。
捐献给国家的,应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
因科学研究、建设工程等特殊情况确需移植二级古树名木的,应当经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移植一级古树名木的,应经省林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移植所需费用,由移植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避让和保护措施,征得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严禁下列损害古树名木的行为:
(一)擅自修剪、移植、砍伐、买卖;
(二)借用树干作支撑物,在树上悬挂或者缠绕其他物品;
(三)攀折树枝、挖根、剥损树皮或者刻划、钉钉;
(四)在生长保护范围内擅自搭建构(建)筑物、埋设管道、挖坑取土、堆放物料或者倾倒有害物质、动用明火或排放烟气;
(五)未经管护责任单位或个人同意,采摘果实或种籽;
(六)利用古树名木进行封建迷信活动等其他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行为。


第十六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资、认养等形式参与古树名木的养护。捐资、认养古树名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在古树名木标牌中享有一定期限的署名权。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保护管理古树名木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对妨害、破坏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予以劝止或者举报。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的规定,责令其停止侵害,限期改正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 破坏古树名木标志与保护设施,违反《中华人民共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 砍伐、毁坏古树名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因整治、保护措施不当,致使古树名木损伤或死亡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承担相应经济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古树名木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及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林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80年6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学习了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的决定》和第十四次会议《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规划问题的决议》,大家一致拥护,认为我区应当坚决贯彻执行。
会议听取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局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情况和规划的报告,认为我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去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颁布刑法、刑事诉讼法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今年1月1日起,除普遍实施刑法外,正在根据各地实际
情况,逐步实施刑事诉讼法。五个多月来,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于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和发展自治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会议对此表示满意。
根据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决议,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会议认为,除少数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方外,在一九八0年底以前,自治区各地都要逐步做到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法。
一、批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局关于逐步全面实施刑事诉讼法的规划。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都要根据自治区的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及早全面实施刑事
诉讼法。
二、根据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决定,鉴于我区是个多民族地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办案力量不足,因此,某些复杂的案件,经过努力还不能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期限办理的,可以在1980年内分别延长办案期限:侦察延长一个月,起诉延长半个月,一审延
长半个月,二审延长半个月。
三、公安机关要做到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逮捕、侦察、预审的各项规定执行。
四、人民检察院要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批捕、起诉;积极出庭支持公诉,不断提高出庭公诉的质量和办案水平。要加强对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监督,认真行使侦察监督和审判监督的职能。
五、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要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行陪审、合议、辩护等各项制度,除依法不公开审判的案件以外,都要按照规划实行公开审判。
六、对于1979年12月31日以前立案尚未判决的刑事案件,根据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决定,仍然依照刑事诉讼法实施前有关刑事诉讼的政策、法规和办案程序办理。
七、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法制观念。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指示,抓紧调配干部,办好政法干校,举办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大力培养、训练各族政法干部、律师,提高他们的业务
水平和模范执行法律的自觉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解决好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在业务用房、交通工具、技术设备等物质方面的问题,保证刑事诉讼法全面实施的需要。



1980年6月13日
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分析

刘亮


  违约损害赔偿,又称赔偿损失,是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依法赔偿守约方所受损失的责任。它是违约责任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守约方因对方违约所遭受的损失。
一、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守约方因违约方的违约所受到的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以赔偿,它是充分、全面地保护守约方利益的有效措施。赔偿损失应当以守约方有损失为前提;同时,守约方所受到的损失,违约方也要全部赔偿,通过赔偿使守约方的利益能够达到合同得到履行的相应状态。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赔偿损失不仅要包括赔偿守约方的全部的现实的损失,即守约方现实的财产减少、丧失和费用的支出,还应当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
可得利益的损失,虽然不是现实的财产损失,但它是合同如约履行后当事人本来可以获得的财产利益。例如,在涉及转卖的合同关系中,买方因卖方不交货而无法转售,其所遭受的利润损失,就是方得利益损失,违约方应予赔偿。可得利益有以下特征:1.可得利益是一种未来利益,是通过合同的实际履行才能获得的利益。2.可得利益具备实现的条件,只要合同如约履行,就会被当事人获得。3.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期望通过合同的履行能够获得的利益,也是在订约时能够合理预见到的利益。
在赔偿可得利益时,应当采用“合理预见”规则。即赔偿额限于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其违反合同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在这里,预见的主体是违约方而非守约方,以维护公平;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时而非违约时,以排除市场变化对赔偿额的影响;预见的标准应当是一个理性的、通常的标准。
二、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
  当事人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也就是说,对有关赔偿损失的问题可以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事先作出安排。它不同于损失发生后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由于损失赔偿要以守约方受有损失为前提,当损害发生后,会遇到确定赔偿额的困难,且其计算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约定的损失赔偿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损失赔偿额的确定,有助于纠纷的及时解决。对违约损失当事人没有约定计算方法的,应按受损害方损失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等因素确定。
三、赔偿损失以补偿性为常态
  赔偿损失,是以弥补守约方所受到的损失为目的的。因此它以实际损害的发生为前提,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为赔偿范围的确定标准,这便是损失赔偿的补偿性特征,也是《合同法》的本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赔偿损失还具有惩罚性。例如,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加倍赔偿的责任。
四、赔偿损失与其他违约责任形式的关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增加。由此可见:1.违约方继续履行后,如果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的损失的,应予赔偿。比如迟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还应当支付逾期利息。2.在采取补救措施后还有损失的应予赔偿。如为修理商品所支出的交通费用。3.在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可以要求增加,即还应予以赔偿,以弥补不足的部分。






北安市人民法院 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