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新余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时间:2024-07-22 19:05:1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余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


余府办发〔2004〕3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新余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完善本市医疗保险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居住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灵活就业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灵活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用工类型的城镇从业人员。
第四条 灵活就业人员以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按9%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其中已与用人单位建立明确劳动关系的灵活就业人员,个人按2%的比例缴纳,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其余部分由用人单位缴纳。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的个体参保者全部由个人缴纳。
第五条 经市政府批准,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随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的调整而调整。
第六条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必须连续3个月缴费后,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第一年基本医疗保险最高封顶线为《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50%,第二年开始享受《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待遇。
原国有企业整体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因单位改制、破产等原因下岗失业后灵活就业后接续参加医疗保险的,享受《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规定的待遇。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后,遇困难暂时无力缴费的,经医保经办机构批准可暂缓缴费,最长可缓缴3个月(缓缴期内免缴滞纳金,应补缴活期利息),缓缴期间所发生的医药费需补缴所欠医疗保险费用后,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经批准中断缴费或超过批准缓缴期又开始缴费的,必须将中断缴费期的保险费用补齐(含利息和滞纳金),并从开始缴费后的第4个月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期间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个人帐户可补划。再次中断缴费的,视为自动退出基本医疗保险,不再补办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手续。
第七条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应每月10日前缴纳当月的医疗保险费,也可以一次性缴纳若干月直至当年全年的医疗保险费。不缴纳或未缴足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从下月起暂停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八条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享受下列待遇:
㈠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后,连续参保年限必须达到男满30年、女满25年,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足参保年限的,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前一年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为基数,按前三年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递增率每年递增,一次性缴足所差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方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补足的,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剩余资金仍可用于门诊医疗。
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在失业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其在企业工作的工龄可计算参保年限;下岗后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按规定为其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的时间可计算参保年限;失业后或灵活就业后继续参加医疗保险的时间可计算参保年限。但实际缴费年限不得少于15年,不足15年的,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上年度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0%为基数,按前三年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递增率每年递增,一次性缴足所差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方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补足的,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剩余资金仍可用于门诊医疗。
㈡其他灵活就业人员从其参保缴费之年算起,中间不得中断缴费(经批准除外),至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止的年数为其连续缴费年限。连续缴费年限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连续缴费年限男满30年、女满25年起至其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期间仍应缴纳医疗保险费,所缴医疗保险费总额的50%作为其缴纳大额医疗保险费用或纳入个人帐户,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不足连续缴费年限的,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上年度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0%为基数,按前三年统筹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递增率每年递增,一次性缴足所差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方可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未补足的,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剩余资金仍可用于门诊医疗。
第九条 灵活就业人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可按《新余市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参加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其第一年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封顶线为《新余市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的50%,第二年开始享受《新余市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的待遇。
原国有企业整体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因单位改制、破产等原因下岗失业灵活就业后接续参加医疗保险的,享受《新余市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规定的待遇。
第十条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全部由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划入个人帐户的比例:35岁以下按缴费基数的3%;36岁至45岁按缴费基数的3.5%;46岁至退休年龄按缴费基数的4%;退休年龄以上按退休养老金总额的4.2%(一次性领取退休养老金的人员,按缴纳15年退休养老保险金人员的基数划入4.2%)。除划入个人帐户的基金外,其余医疗保险基金用于建立统筹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划入个人帐户比例和建立统筹基金按照《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执行。
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按划定的各自支付范围,分别核算、分开管理使用,不得互相挤占。个人帐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和规定由个人负担的其他医疗费用,个人帐户不足支付门诊医疗费用时由个人负担。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经认定患特殊慢性病不需住院门诊就诊时的医疗费用 。
第十一条 灵活就业人员在本市住院就诊时,按医院级别不同设置不同的起付标准,在年度内第一次住院,三级医院为400元,二级医院为350元,一级以下医院为250元;第二次住院三级医院为300元,二级医院为250元,一级以下医院为200元。退休人员起付标准为在职人员起付标准的60%。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负担。灵活就业人员起付标准随《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起付标准调整而调整。
第十二条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按《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办法,按《新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细则》执行。
第十四条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就医时,按照新余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等办法享受医疗服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被征收(用)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南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被征收(用)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




洪府厅发[2006]12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
《南昌市被征收(用)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


南昌市被征收(用)土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解决被征收(用)土地(以下简称被征地)农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1997年1月1日后,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市、县(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施统一征地,被征地的具有本市常住农业户籍并办理了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农民”)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就业和保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市劳动保障局”)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就业和保障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等职责。
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和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被征地农民劳动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助等管理服务工作。
区县劳动保障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承办本辖区内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管理工作。
征地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及时提供需落实就业和保障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协助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保障工作。
市、县(区)农业、国土、公安、民政、规划、财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按照落实社会保障与土地处置、户籍转性相互联动的原则,政府鼓励被征地农民将农业户籍转为非农户籍。以户为单位,家庭承包土地完全被征的农户,其家庭成员可以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部分被征的农户,其家庭成员按照家庭承包土地被征的比例转为城市居民。
第五条 按本办法规定落实就业和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应当是批准征地时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员。
(一)男性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女性年满16周岁不满45周岁具有从事正常生产劳动能力的劳动力(以下简称“被征地劳动力”)。
(二)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及其以上的养老人员(以下简称“被征地养老人员”)。
第六条 被征地劳动力按照市场就业的原则,纳入城镇就业服务范围。
被征地劳动力可以享受由市本级或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所需费用予以减免,由政府用促进再就业资金补贴。
被征地劳动力自主创业的,可以按规定享受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非正规就业等扶持政策。
被征地劳动力经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特困人员的,本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按规定实施就业援助,帮助其实现就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被征地劳动力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被征地养老人员社会保险基金由县(区)级统筹逐步过渡到市级统筹。本办法实施前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农民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村集体和个人三方负担,其中政府一次性补偿30%、村集体负担30%,个人负担40%;本办法实施后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农民按本办法一次性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全部纳入征地成本,由征收(用)地单位承担。被征地的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以及村级组织其他收入,经征得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同意,也可以用于缴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费用。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一般以户为单元以行政村或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单位统一办理参保和缴费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在受理被征地农民参保申请,确认参保资格并按规定办理缴费手续后,核发参保人员《职工养老保险手册》(或劳动和社会保障卡)。
第九条 缴费标准。本办法实施后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国务院国发[2005]38号文规定,以不低于省每年公布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本办法实施前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农民,以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其中个人8%、村集体6%、政府6%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8%记帐,以同期社会保险利率计息,实行个人帐户管理。
具体年度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一次性缴费标准由市劳动保障局每年定期公布。
第十条 本办法实施后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劳动力以批准征地时的实际年龄,按照本办法附件一选择与年龄段相对应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档次,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养老人员实行“低进低保”办法,批准征地时年龄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及其以上的,按照本办法附件三的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一条 本办法实施前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劳动力以批准征地时的实际年龄,按照本办法附件二选择与年龄段相对应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标准档次,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养老人员,批准征地时年龄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及其以上的,按照本办法附件三的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二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纳入征地成本和政府承担的部分,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村委会确认后,分别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土地收益中一次性拨付和征地受益政府从土地收益中分年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金专户中。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参保一次性缴费后,在城镇企业就业、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其前后的个人帐户和缴费年限分别累计合并计算,所缴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的,可以按个体工商户办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前后的个人帐户和缴费年限分别累计合并计算,所缴费用由个人承担,有能力的村集体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四条 被征地劳动力,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按规定参保并累计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及其以上的,可办理退休,并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其养老保险待遇按国务院国发[2005]38号文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其中一次性缴费的年限可推算至1997年7月1日以前参加保险的,参照省里规定适当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另行规定)。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被征地养老人员,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参保并按规定足额缴费满15年以上的,可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其养老保险待遇标准为月基本养老金285元(见附件三)。
一次性缴费满15年,还未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养老人员,有条件的可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方法和记帐办法按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执行。达到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时,其基本养老金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有关规定计发。
被征地养老人员,在批准征地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参加养老保险缴纳保险费时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其按本办法一次性缴费后,不足15年部分可由本人一次性补缴满15年,再办理退休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本办法第十四条计发。有条件的村集体可对个人补缴给予适当补助。
参保人员按月享受的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十五条 被征地养老人员一次性缴费满15年的待遇标准,根据缴费标准调整逐步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参照国家对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办法进行调整。涉及最低待遇标准提高,幅度过大的,可分年到位。具体调整时间和标准,由市劳动保障局视统筹层次的状况和基金承受能力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达到本办法规定退休年龄时,由村(居)委会或本人凭《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户口、身份证,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社会化管理服务费。退休人员死亡后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规定一次性付给丧葬费、抚恤金。已退休的被征地农民每年必须至少接受一次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的生存状况调查。
第十七条 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或村(居)委会应在30天内通知社保经办机构,并办理有关手续。对死亡不报、冒领养老金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征地农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户籍的,不改变与所属社保经办机构的参保关系,其个人帐户和养老保险关系不作转移;调动或户口迁移到本辖区外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可办理转移或停保;出国(境)定居,可向本人退还个人帐户储存额,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死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退还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被征地农民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死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退还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未支付完的余额。
第二十条 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险纳入城镇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有条件的村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可以村为单位整体参加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以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个人按1.5%、集体按2.5%的比例缴纳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被征地劳动力可按月、季、年缴纳费用,被征地养老人员一次性缴足10至15年费用(见附件四),所缴费用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不设个人帐户。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劳动力必须连续缴满3个月费用后,从第4个月起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中断缴费又重新开始缴费的,必须将中断缴费期间的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含利息和滞纳金)一并补齐,并从补齐后次月起享受待遇,中断缴费期间不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劳动力符合国家规定办理退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退休时缴纳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实际缴费年限必须达到男性满30年、女性满25年,方可不再缴纳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继续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直至死亡。不足年限的,须以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按4%的比例一次性缴足所差年限(所差年限超过十年的按十年)的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方可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直至死亡。不补足的,不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 被征地养老人员从缴足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第三个月起,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直至死亡。
第二十四条 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南昌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规定享受住院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由统筹基金支付的待遇,按照南昌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管理办法享受医疗服务。
第二十五条 被征地劳动力和养老人员在办理退休时必须一次性缴纳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600元。
第二十六条 被征地劳动力和养老人员在参加住院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可以按《南昌市城镇职工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实施细则》的规定,参加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待遇,大病医疗救助保险费按每人每年36元的标准,在每年首次缴纳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同时一次性缴纳,其中缴纳大病医疗救助保险费集体和个人各缴纳18元。
第二十七条 对转为城市居民的征地农民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其因被征地所得个人补偿费中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部分不计入家庭收入范围,其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需提供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缴费证明。结余部分根据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家庭人口从领取补偿费之日起逐月分摊计入家庭收入。
第二十八条 被征地劳动力在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应依法办理失业保险参保手续。参保人员失业后享受失业救助。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基金和促进就业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政策规定进行保值增值,筹集的社会保险费和所得利息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办机构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试行。各县区可按照本办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邮票图稿评审办法

邮电部


邮票图稿评审办法

1991年1月21日,邮电部

为了提高邮票的设计水平,保证邮票图稿的艺术质量和民族特色,加强对邮票图稿的组稿、评议及审查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邮票是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邮电部主管邮票发行工作。邮票图稿由邮电部审定。
一、邮票图稿的评议组织
邮电部设立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会(下简称评委会),负责对邮票图稿设计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评议,并对邮票设计印刷质量及邮票发行工作提出建议。
评委会的组成原则:
(一)评委会成员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学术上的权威性。
(二)评委会由十五人组成。其中,美术界、印刷界、集邮界人士十人;邮票主管部门和设计、生产部门管理人员五人。
(三)评委会委员人选,由邮电部与有关单位协商产生。每届任期为三年。
(四)评委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均协商产生。
(五)评委会可根据图稿评议工作的需要,邀请有关人员及专家列席会议。
(六)评委会办事机构为邮政总局邮票处。
二、邮票图稿的送评资格
(一)送交评议的图稿,除特约稿外,应包括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稿和社会约稿。送交评议的图稿,每个选题应该有两名以上的创作人员,三个以上的设计方案。
(二)邮票图稿送交评议前,应该由组稿部门对图稿送评资格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并填写评议表后,统一送评委会评议。资格审查内容包括:
1、送交评议的图稿,应该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即标明面值、文字,符合图稿倍数规定等,并附有邮票设计的小效果图。
送交评议的图稿,应该附有设计说明书,及相关题材的背景材料、文字介绍等。
对社会约稿,组稿部门应向创作人员介绍清楚邮票特点,说明设计要求,签订合同书。
2、组稿部门应该到相关部门征求对邮票图稿设计方案的政治性、科学性的审查意见,并取得审查意见书。意见书应该由组稿部门的非设计人员统一办理。
3、组稿部门应该确认送评的图稿在设计过程中,无抄袭、剽窃、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确认专为邮票发行而设计的邮票图稿,除特许稿外,均未发表或参展。
(三)评议工作原则上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进行一次。参加上半年评议的图稿,应是次年下半年或以后发行的邮票的图稿,组稿部门最迟于三月底交稿;参加下半年评议的图稿,应是第三年上半年或以后发行的邮票的图稿,组稿部门最迟于九月底交稿。
(四)不符合上述条款规定的设计图稿,不能参加评议。
三、邮票图稿的评议与审查
(一)所有邮票图稿(不含邮资信封、明信片)均须经评委会评议。
(二)评委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充分发扬民主,按照邮票艺术规律对邮票图稿设计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供邮电部审定。
(三)评议办法:
1、评委会评议邮票图稿前,邮政总局邮票处应将评议内容及有关要求通知评委。遇有特殊情况,由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商定提前或推迟召开评委会,必要时可召开临时会议。
评委会休会期间,遇有急需评议的图稿,邮政总局邮票处应派出两名以上工作人员携图稿登门征询评委意见,请评委填写评议意见书,由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根据多数评委意见确定推荐方案。
2、评委会的评议工作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或其它方式进行表决。
3、被评议的图稿一律不署名。
4、评委会应该对邮票图稿设计进行认真评议,评选出推荐方案。
推荐方案需经参加评议的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对于需要修改的推荐方案,如评委会认为不需再行评议,视为通过;如评委会认为需要再行评议,应该在下一次评委会上或采取登门征询意见的方式重新评议。
(四)邮票图稿的审查:
邮票图稿评议后,由邮政总局审查所评议的各个方案,并将推荐方案和其它被评委们认为比较好的一至两个同一选题的方案,一同报邮电部领导审批。
四、邮票图稿的评审纪律
(一)应该送评的图稿未按规定时间交来的,不得参加评议。
(二)邮票发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保证评议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委员们能够畅所欲言,评议会不公开进行。出席会议的全体委员、列席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对评议情况严格保密,不得泄露会议情况。
评委会的所有资料(包括录音、照片和文字资料)均由邮政总局保管,原则上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借听、借阅的,应该经邮政总局领导批准,并不得扩散、外传。
(三)参与评审工作的人员,均应遵守本办法。对于违反本办法之规定者,由评委会按照情节予以处理。
五、附则
(一)本办法由邮电部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